古蹟中自然形成的完整生態系

泰安街海軍將官宿舍

臺北市中正區泰安街1巷2、4及6號

大地茁壯    

感受在古蹟中自體形成的生態系,學習在城市裡與整個生態系共存的新方法,這是創造也是同生。海軍宿舍中真實存在的大地力量,孕育著未來成長的基礎。

圖01 海軍將官宿舍中,恣意生長的老樹

海軍將官宿舍群,位於泰安街1巷、近金山南路口,是建於日治末期融合日式與西洋風格的建築,在當年即作為日本海軍的官舍使用。一直到國民政府來台,持續保留做為中華民國海軍的將官宿舍。這裡曾住有馬紀壯將軍、黎玉璽將軍、蔣謙將軍及裴毓棻將軍。

在海軍司令部移去大直、將軍們也陸續過世後,2004年之後這裡逐漸荒廢,缺乏管理。一直到2018年台北市政府接手後才開始整修的計畫。

從一巷6號的入口走進老宅,一眼望去的是偌大的院子和漫過天際的大樹。眼前的老榕樹氣生根長的粗壯,站在樹下,樹冠幾乎覆蓋了整片天空。再往大宅內看去,殘破的屋瓦中保留的是日式房舍的格局。建築、樹木、與庭院的設置,似乎能想像當年人們在這裡生活的樣貌。

往右邊看去,另一棵老榕樹氣生根甚至已經在屋頂上盤根錯節,和建築融為一體。

圖02 於屋頂上盤根錯節的老樹

因為宅邸荒廢多年,在沒有人打擾的情況下,樹木生長茂盛,整個生態環境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樹根網狀蔓延緊黏著大地,落葉在這裡形成豐厚的有機質,供給菌類和昆蟲的生長。鳥類利用枯枝築巢,點綴在樹蔭間。

現在老宅上方已經架好防護棚架,正在進行古蹟的修復與再利用計畫,環境裡的受保護樹木與豐富的生態系,也將繼續維護下去,在未來將成為親子共學和生態教育的示範場域。

自然的狀態,就是適合成長茁壯的最佳狀態

還記得這裡剛由市政府接手時,地面大概有五公分厚的落葉堆積。樹保委員告訴我們,當時可是整理出了好幾袋的落葉,後來都當作堆肥使用。

其實樹木本身的生態機制,它會藉由落葉去改善它樹穴周邊的環境,讓這棵樹有更好的生長棲地,所以掉落葉是很自然的。如果沒有這些落葉在地面上擋雨,讓雨水直接降入地面,久了會有溶淋效應。雨水的沖刷導致土壤裡面的養分被溶出,土壤反倒是會越來越衰敗。

圖03 落葉即是堆肥的最佳材料之一

這種情況在台北市很多整理的很乾淨的公園都看的到,樹下面的土明明沒有人去踩踏,但久而久之就會變的發白乾硬,是因為沒有植披去做保護。這裡比較好是有很多樹木的樹冠把雨水的衝擊力減低,落葉也是很好的調整機制。

圖04 海軍將官宿舍的木麻黃

因為長期閒置,加上水泥鋪面不多,地貌保持較為原始的狀態。很多樹木都是很久以前就種下的,到現在維持的還不錯。譬如6號老宅屋後的這顆木麻黃,是這個區域最年長、也是最高的一棵樹。在1945年美軍轟炸圖上面,這棵樹就存在了。

不過這裡畢竟很久沒人住了,樹木任其自然生長下,難免擠壓到旁邊建築設施。像木麻黃的部分根部,看起來就快要撐破旁邊的水泥磚瓦了。以這樣的情況,之後只要在靠近建物的一側下阻根板,樹根就會逐漸改變生長方向,這是兩者能夠共存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它的健康情況良好,並沒有其他的病蟲害。

 樹、屋、與人,在城市裡實現整個生態系共存的新方法

附近的一顆白玉蘭,也是根部有被水泥鋪面覆蓋阻擋的情況。樹木的樹根不是都長在土裡面,有時候她也需要長出來。如果被水泥磚瓦覆蓋住,通風、排水變差,根部很容易染病就慢慢枯萎。還好這裡的水泥磚瓦在接下來的修復中會陸續清除,留給樹木根部一個自在呼吸的空間。

圖05 被水泥磚瓦覆蓋而影響生長的白玉蘭

靠近4號老宅一側的芒果樹,則是生長空間比較侷限,主幹上的附生植物很多,通風和光照較為不足,加上也有部分枝幹擠壓到圍牆。必須要清理掉附生植物,修剪腐朽斷裂枝條,清除磚塊、改善樹木的生長空間並讓空氣流通。

圖06 芒果樹的生長狀態

圖07 需被清理的磚塊

 前面提到的老榕樹,以及白玉蘭、木麻黃跟芒果樹,都已被列為市政府的受保護樹木。整個古蹟修復的計畫,包含了老樹的維護與修剪規劃,能夠讓建築不再受到侵蝕,也能維持老樹樹型、讓樹更自在的生長。等到這裡重新開放後,一抹綠地中的老樹們和共生的豐富生態,將繼續陪伴著人們。

 植物小百科


1. 芒果樹

漆樹科

芒果屬

學名:Mangifera indica 

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喬木,原產中國西南部各省。樹高2~5m,主幹直、分枝分枝角度較小。對生革質橢圓形葉片,葉長7~15cm、葉寬3~5cm,葉緣有鋸齒或全緣。開花期因品種不同而異,台灣普遍栽培的是花小色白的銀桂系品種—四季桂,全年均可開花。花色黃的金桂與花色橘紅的丹桂,開花期在秋季。黑色果實橢圓形,直徑約1cm,大部分園藝品種罕見結果。適合全日照或半日照溫暖或冷涼環境,高濕度可以促進生長。


2.木麻黃

木麻黃科

木麻黃屬

學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


木麻黃原產於澳洲、馬來西亞、印度、緬甸及大洋洲群島等地,為常綠大喬木,在台灣是常見的植物。高度可達 20 公尺以上,徑 40~60 公分,樹幹通直,樹頭有些會有板根形成;樹皮外皮淡褐色有光澤,內皮深紅色。最末回小枝細細長長的,常呈下垂狀,小枝具多個節,而葉片則退化成鞘狀,非常細小,6至8枚輪生於小枝的節上,肉眼很難看清礎,型態就像蕨類植物裡的「木賊」,所以本種又有「木賊葉木麻黃」的別名。

喜高溫多濕氣候,耐乾旱也耐潮濕。4-5月開花,7-10月結果。由於它全株都是細絲狀的枝椏,能讓風從空隙間滑過,不致造成樹的壓力,就算在強風的海邊環境裏,也依然能長成高大的喬木。木麻黃是少數具有根瘤的非豆科植物,由於根瘤裏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因此極能耐於貧瘠的土壤。木麻黃抗風,抗旱,抗鹽份,時常種植於海岸做為防風及攔砂之用。 

木麻黃除了種在海邊做為防風林,其樹幹材質堅硬,也可做為建材或製作器具,樹皮則可提煉栲膠。  

3.白玉蘭

木蘭科

木蘭屬

學名:Yulania denudata

原產中國中部江西、浙江。生於海拔 500~1 ,000 公尺的山野林中。落葉喬木,高達 15 公尺,胸徑 1 公尺,具有多數分枝,樹枝粗壯,樹冠卵形或近球形;樹皮深灰色,粗糙開裂;小枝稍粗壯,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黃色長絹毛。 

喜光,稍耐蔭,頗耐寒,喜肥沃適當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pH5~6),但亦能生長於鹼性土(pH7~8)中。生長速度較慢。

從公元 6 世紀開始,它被種植於中國佛教寺廟的花園中,以及皇帝宮殿的花園裡。它的花朵被看作是純潔的象徵,民間傳統的宅院配植中講究「玉棠春富貴」,其意為吉祥如意、富有和權勢。所謂玉即玉蘭、棠即海棠、春即迎春、富為牡丹、貴乃桂花。如叢植於草坪或針葉樹叢之前,則能形成春光明媚的景境,給人以青春、喜悅和充滿生氣的感染力。

花瓣質厚而清香,可裹面油煎食用,又可糖漬,香甜可口。種子可榨油,樹皮可入藥,木材可供製小器具或雕刻用。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抗性較強,可以在大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栽植。

地圖編號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