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期限的日常美好

在地居民的小公園

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 71 巷及 77 巷間

光在召幻   

感受生活周遭的自然美好,記得城市裡自己生活畫面緊密連結的動物、植物、與昆蟲,所有生命和諧愉悅共存的狀態。或許美好的事物有期限,然而呼應著光的頻率,或許還有更多行動與關注的可能,得以看向更美好的未來。

圖01 02 台北市文化局列管受保護樹木64榕樹

位在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1巷(18號)及77巷間,目前屬於奧斯卡中正段雍居仁愛集合住

宅新建工程區域。區域內有著台北市文化局列管受保護樹木64號榕樹,樹高14公尺、寬16公尺、樹徑110.8公分,樹重則達80頓。

從台北市政府都發局的檔案照片看來,這棵大榕樹在日據時代即存在於此,於民國109年進行基地內移植。

圖03 此區域自民47年以來的空拍圖,皆有受保護樹木64號榕樹的存在

一個日常美好的故事 

以下引述植覺策劃團成員謝岱汝,她自身與樹、與環境的真實分享:

「開始做植覺,跟這棵樹,這個地方有關。我家樓下有個小公園,這感覺真的很棒。小時候這塊地上是日式宿舍,隱約的記憶中,會看到有人在拍片。好像孽子曾經在這邊取景吧?也曾看過小時候迷戀的F4坐在門口休息。後來日式宿舍拆掉了,忽然變成了一塊綠地,連通到71跟77巷。大概有好幾年,這塊在養地的小公園變成我最愛的地方。彷彿可以在這得到一點心靈的舒緩。也因為這樣跟鄰居更熟悉了!大家常聚在公園聊天,我們都戲稱這兒是中央公園。這裡也是貓咪的聚會所,最多時有超過十隻貓在這蹓躂。有美麗的鳥兒會飛來,下雨天草地上會長出朵朵香菇,夏日蟲鳴鳥叫喧囂。」

長居在77巷的Bill如此分享:

「這是關於杭州南路的往事,早期的71巷和77巷,記憶中有很多日式建築。71巷17號、19號、21號,也就是現在工地的位置,以前是3座日式平房。17號是曹伯伯一家人的住宅,大家庭住在一起,日子過得也熱鬧,每日大家一起吃飯話話家常,甚是幸福。19號隱約記得是一對老夫婦居住,平日深居簡出,沒有太多的交流。21號是宋奶奶的住宅,宋奶奶身兼中國家庭教育協進會的理事長,他的住宅曾經也作為托兒使用,類似現在安親班的型態,當時為上班的家長解決了不少問題。後來宋奶奶的住宅被改建,成為兩層樓的水泥磁磚建築,作為財政部長徐立德的官舍。徐部長後來經歷十信風波下台,直到重新出任行政院副院長,也還繼續在此居住。日式建築的特色,地板是墊高的,可以隔絕地面的濕氣,建築兩側都有通道,連結到後面的大院子,後院有許多的植物,比較多的是芒果樹,童年的時候經常用竹竿摘芒果,自己採的芒果果然比較甜!後來17號和19號,房子也因為無人居住年久失修,管轄單位將其拆除,改為平面停車場,對外出租,很可惜沒有將建築保留下來!71巷工地的位置,以前是一棟4層樓的公寓,乳黃色的磁磚搭配磚紅磁磚,後方有一棵高大的樹木,和我們遙遙相望,然而最後它還是消失在了我們視線中...。」

照片來自“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https://www.ur.org.tw/mynews/view/1956

圖示為更新前閒置房地 右下角紅色建築即是徐立德的過往官舍

住在77巷小公園正對面的蔡家,於民國60年蔡爺爺就在此購入日式宿舍,而後在民國63、64年改建成給整個家族居住的大樓。蔡家人不僅看著這塊地的變遷,更是最直接享受到小公園的綠意及便利卻也是最直接受到建案衝擊的一家。在一場蔡家的聚會中,他們也分享了許多關於公園的回憶及想法:

「蔡爸爸:我老婆很注重這片景觀,因為綠色可以保護眼睛。記憶中徐立德是愛樹人,為了這棵大榕樹,有做特殊的房屋設計,不去傷到樹。

蔡叔叔及Maggie:我們曾是最被羨慕的一家。公園150度的view,有綠地有景。這裡是人與動物共同休憩的地方。唯一不喜歡的是公園裡有很多貓在夜晚發情時會很吵。很懷念公園,綠地及樹在城市裡是重要的存在。但也明白商業利益總是遠凌勝於環保,希望未來兩者能平衡或結合,創造更好的共利及價值。

Stan:公園創造出友善、質感的環境,也讓生活更便利。更是跟朋友、家人相聚之處。令人懷念。施工後,造成大量的粉塵,家裡幾乎沒在開窗了,每天機車也佈滿粉塵。

謀謀老婆:家裡的貓咪很喜歡公園,常在窗台看著外頭的景色。但在蓋房子後就不在待在那了!看到新移植進建地的樹,牠很害怕。」

有期限的美好,是另一個行動的開始

植覺策劃團成員謝岱汝繼續分享到:

「然而,該面對還是會來。原來小公園這塊地是屬於公私有土地合作更新,公有土地管理機關包含國產署、外交部、臺灣大學、臺北市政府財政局等四個單位。2018年通過都更案審議,2019年開始樹木移植及動工準備。而小公園的產生是由於2010年配合市府政策“臺北好好看系列二-北市環境更新、減少廢棄建物“計畫,實施者取得公、私有地主同意後拆除老舊建物,進行綠地美化,也因為參與此計畫,得以獲得容積獎勵。

有天開始這片美好就被圍了起來,裡面的大小樹木都被移植了!受保護的大榕樹,則是原地移植。因為這個衝擊,我忽然意識到原來生活中的樹木、公園綠地,是會消失的。也意識到我們跟植物萬物本來就是連結的,在這個小小的公園裡,有各種樹木、人、貓咪小鳥,也有其他的植物及昆蟲,美好的畫面與愉悅的感受深深印刻在心裡,這是最自然和諧的存在。不過,只有當失去的時候,才明白能夠擁有的珍貴。

同時間裡,約莫2019年前後,區域內突然同時展開好幾個大的建案,大概是老住宅區要被重新開發了。這大幅干擾了原本平靜安寧的住宅區環境。除了樹木移植(或被砍伐)的絕對必要性外,像是此建案每天施工至少連續四年以上的時間,週六週日也不間斷,卻在台北市是合法的施工時間。台北市在推廣都更下,沒有考慮到類似狀況造成當地居民的實際困擾(不間斷的噪音、地面晃動、大量粉塵、氣味等等),且跟建商協調及屢屢撥打市民專線投訴都未曾獲得解決。」

在這樣的生命經歷中,也引發再次地思索策劃植覺的初衷。

植覺是一個很美好的活動,在參與活動時感受到與植物的連結是多麽自然與療癒。然而,這些存在生活中的理所當然卻非理所當然地存在著。

希望從分享以下幾個不同觀點的影片,看看關於這棵大樹的故事,也願所有參與老樹地圖與植覺系列活動的朋友們,感受光的頻率召喚,對生活周遭的美好環境,產生更多未來可能性的想像,投注一己微小但卻又重要、不容忽視的力量!

有期限的日常美好 - 在地居民的小公園
https://youtu.be/oCPBOa9Zies

奧斯卡 - 雍居仁愛
https://www.facebook.com/100381507990424/videos/2424356570980912

樹花園 - 受保護樹編號64移植全記錄
https://reurl.cc/r1yeQE

|其他相關資訊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 奧斯卡杭州南路靜巷都更案權變通過
https://www.ur.org.tw/mynews/view/1956

老樹現況

目前此處為奧斯卡中正段雍居仁愛集合住宅 新建工程

開工日期 108年3月19日

預定完工日期 114年7月18日

圖04 建案基地位置空照圖

圖05 - 06 老榕樹現況,攝於 2021/10/20

植物小百科

榕樹

桑科

榕屬

學名:Ficus microcarpa 

別名:正榕、細葉榕、小葉榕、老公鬚、倒生樹 

榕樹的拉丁文為banyan,在西方這個名字多指來自印度及孟加拉等地的孟加拉榕(F. benghalensis);但在中國及亞洲等地則多指細葉榕(F. microcarpa)。由於它們同屬榕亞屬,並且有相近的生活周期及氣根等特徵,因此榕樹現多作為桑科榕屬下榕亞屬的簡稱。 

榕樹為常綠大喬木,全世界現有1000多種榕樹,廣佈東、南亞至大洋洲、澳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是熱帶植物中最大的木本樹種之一。樹高15~25公尺,傘形或圓形樹冠開展,有發達具纏勒性的氣生根,可用來幫助呼吸,氣生根深入土中會發育成支持根,也有助於水份養份的吸收,常形成一樹成林的景象。

適合全日照或半日照溫暖環境,耐旱耐貧瘠、耐修剪,樹性極強,不擇土壤、生長迅速。根系淺且枝葉密佈容易形成風阻,因此颱風侵襲後常嚴重受損,因此種植基地土壤必須寬廣以利根系伸展支撐樹體,適時修剪樹冠內不良枝與過度長伸的枝條以減低樹體負擔。

榕樹是一種終年長綠的植物,它的樹冠生長茂密,不但能吸收噪音、廢氣,種在市區裡面,可以美化市容,更能改善環境,所以人們常常喜歡用它來做行道樹。

台灣低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老樹中有四大天王,那就是榕樹、樟樹、茄苳和楓香。百年老樹樹種之一,是民間膜拜的神樹,為鄉土樹種。

 地圖編號 03